秋冬季节气温骤降、湿度攀升,是畜禽养殖的“关键考验期”,奶山羊、肉牛、仔猪在此阶段易受环境影响出现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因此,掌握以下三类畜禽秋冬季核心管理技术,有利于养殖户筑牢畜禽健康防线,实现稳产增收愿景。
奶山羊技术管理要点
秋冬季光照减少、气温下降,秋雨增多,湿度较大,给奶山羊的生产和健康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保障羊群秋冬季生产安全,有效提升养殖场经济效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防寒保暖。入冬前需全面检修圈舍,封堵墙体、门窗缝隙,严防“贼风”侵袭。羊舍地面可铺设垫料,漏缝地板区域应加强下层粪便清理,减少湿冷空气反流。
通风管理。根据天气变化、羊群密度等动态调整通风时长,建议坚持每天通风,一般控制在上午10:00以后、下午4:00以前,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通风时间(需注意避免通风口直吹羊只)。
日常消毒。圈舍需及时清理粪便和杂物,每周至少消毒2—3次,防止病菌滋生;产房、产羔舍需增加消毒频率,加强圈舍日常巡视,发现病羊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病原传播。
温水供应。秋冬季应让羊群饮用温水,防止其饮用冷水或冰水,尤其孕期母羊更需注意,以防流产。可采用恒温加热饮水槽、空气能热水供应系统或定时添加热水供水,水温一般保持在30℃左右。
饲草饲料供应。因秋冬季雨水增多、湿度较大,需防止饲料发霉变质,避免引发消化道疾病、流产等产前产后疾病。
种公羊管理。配种期应合理配置种公羊日粮,混合精料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0%,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量,每天喂料2—3次,运动量控制在2小时左右。配种期建议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隔天采精1次,或每周休息不低于 2天,以提高种公羊利用率。
母羊干奶期管理。母羊增重的50%来自干奶期,此时要求饲料水分少、干物质含量高。此外,粗饲料饲喂量不宜过大,以免压迫子宫、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影响胎儿发育或导致流产;产前水肿严重的母羊,需控制精料用量。
羔羊管理。羔羊出生后应尽早饲喂初乳,建议按照定时、定量、定温、定质的“四定”要求饲喂;10日龄起逐步增加喂奶量,50日龄后逐渐减少喂奶量,60日龄断奶;14日龄开始补饲优质羔羊颗粒饲料,让其自由采食;对体重、体高不达标的羔羊,可延迟喂奶天数,直至达标。产羔舍可增设保温箱、地暖等取暖设施,提升羔羊成活率。
肉牛科学饲养方法
秋冬季节是肉牛育肥和母牛保胎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牛群易掉膘、易发病的阶段。科学化、精细化的饲养管理,是保障牛群健康与经济效益的基础。
防寒保暖。及时检修牛舍,封闭漏风的门窗与墙体裂缝,悬挂草帘或塑料布,防止冷风侵袭。尤其要确保幼牛和体弱牛的牛舍温度适宜,一般牛舍温度保持在10℃—18℃为宜。地面可铺设干燥、厚实的垫草,既能保暖,又能保持牛体清洁干燥。
通风换气。秋冬季牛舍密闭性强,易导致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必须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采取定时、短时的微通风方式,确保舍内空气新鲜,但通风换气时要避免“穿堂风”直吹牛体。
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尿,保持地面与垫草干燥。潮湿环境极易滋生病原微生物,诱发呼吸道与蹄部疾病。
增加精料比重。秋冬季气温低,牛体热量消耗大,需调整日粮结构,增加能量与蛋白质的供给,以满足其维持体温和增重的需求。在日粮中适当提高玉米、豆粕等精饲料的比例,尤其对于育肥牛,需保证高能量日粮供应。
喂优质粗饲料。确保充足且优质的粗饲料供应,如青贮玉米秸秆、优质干草等。有条件的养殖场可推广应用氨化或微贮饲料,以提升粗饲料的适口性与营养价值。
补充矿物质与维生素。秋冬季缺乏青绿饲料,应在日粮中添加矿物质舔砖或预混料,特别要补充维生素A、D、E,增强牛体抗病能力。
温水饮用。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秋冬季应供给15℃—20℃的温水,避免牛只因饮用冷水消耗大量体能,进而影响采食量。可在饮用水中加入适量食盐,增强牛体抗寒能力。
免疫接种。严格按照当地畜牧部门要求,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确保免疫效果达标。
定期驱虫。牛群入冬前,应开展体内外寄生虫驱杀工作,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保障牛体健康。
多晒太阳。天气晴好时,需将牛牵出舍外活动、晒太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抗病能力。
仔猪保健知识要知道
秋冬季养猪面临特殊挑战,低温会对猪群健康与生产性能产生影响。为帮助养殖户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下面介绍秋冬季仔猪护理要点,助力猪群顺利生长发育。
固定乳头。让生长瘦弱的仔猪吸食靠前的乳头,生长强壮的仔猪吸食靠后的乳头。因为母猪前部乳头泌乳量大、质量好,后部乳头泌乳量少、质量较差。针对性地为仔猪固定哺乳乳头,可使仔猪生长发育均匀,有效降低瘦弱仔猪死亡率,进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防寒保暖。秋冬季需做好猪舍防寒保暖工作,猪舍北墙应设置防风障,用泥土抹平四周墙壁,条件允许时最好搭设塑料暖棚保温。猪炕需保持干燥,并铺垫柔软温暖的垫草,且垫草要经常更换。同时需定期清理猪粪,保持猪舍空气新鲜。白天天气晴朗温暖时,可在中午将母猪、仔猪放出舍外晒太阳,增强其体质,提高抗病御寒能力。
早补精料。通常情况下,母猪泌乳量在哺乳第三周后逐渐下降,无法满足仔猪正常生长发育需求。因此,仔猪补料最好从出生后第十天开始,补料以精料为主,建议配合全价饲料,弥补仔猪正常发育的营养缺口,促进其快速生长,增强体质。
补喂矿物质。仔猪开始补料时,需适量添加骨粉、石粉、贝壳粉等矿物质,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发育的需求。仔猪生长期间极易缺铁,建议在其出生后第三天开始补铁,避免因缺铁影响生长发育。
(据《农业科技报》)




川公网安备51010702043654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