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农村,更懂得农村孩子的艰辛,我的梦想是要当好他们引路人,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这是巴中市南江县大河镇小学教师齐萧妤2011年大学毕业走上讲台后的肺腑之言。十年如一日,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她当初的诺言。
近日,齐萧妤入选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启动实施的2020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项目,面对取得的较好成绩,她淡然处之。她说,老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我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在挑战中逐步成长
2011年大学毕业后,齐萧妤放弃了在成都工作的机会,执意回到家乡当上了一名乡村教师。“教学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记得第一次上公开课时,我精心准备了几天课件,结果老师们在评课中指出语言表达能力还需加强,学生积极性不高,板书不规范等等,听着老师们提出的意见我的心里像刀割一样。”齐萧妤说,那天晚上,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起孩子们期盼的眼神,暗下决心不能放弃,一定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当时,她立刻披上衣服,拿出书本,回顾总结着课堂中的不足,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
大河镇小学老师陈军介绍,自那堂公开课后,齐老师每天一有时间就找我教她写粉笔字,还要我看着她一遍一遍地练,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段时间她的粉笔字有了大变化,现在可规范了。同时,针对上课经验缺乏,教学语言不丰富等问题,齐老师就借来老教师的备课本反复学习,在备好课后又反复演练直到把所讲内容背到滚瓜烂熟。这样通过她一边教学,一边学习,现在讲起课来口若悬河。
近几年,齐萧妤多次代表南江县到省、市参加赛课活动。2016年11月,她执教的课例《称赞》在全国“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活动中,被评为部级精品课。2017年3月,执教的《A Book About Animals》在巴中市小学英语优质课教学展评中获二等奖。2018年4月,执教的《桂林山水》在全省统编版新教材培训暨第四节“随课微写”教学展评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爱心点亮孩子们的心灵
“齐萧妤把每一位孩子视若己出,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大河镇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罗翠萍告诉记者。
2013级学生王伟是个留守学生,也是一名贫困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父爱、母爱,导致脾气暴躁,在班上不爱学习,还总是惹是生非。齐萧妤了解情况后多次找他谈心,当看到王伟身上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同学也嫌弃他,齐萧妤为他购买了衣服,将他带到自己的寝室,给他洗热水澡,换上新衣服。王伟看着新衣服,腼腆地低下头咧嘴笑了,小声地说了句:“谢谢齐老师!”当他穿着新衣服精神焕发地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都向他投来惊奇的目光。他神气十足地说:“这是齐老师给我买的!”从那以后,他上课认真了,能完成作业了,还能和同学友好相处了。王伟的父亲看到孩子的变化,也感慨地说:“是齐老师改变了他,让他在齐老师班上读书,我们在外面打工也安心了。”
青春奉献给乡村教育
“齐萧妤教学能力强,业绩突出,赢得了县城各学校的关注”大河镇小学副校长蒋礼平介绍说。2018年9月,南江博骏公学聘请齐萧妤到校任教,工资比原单位高出好几倍,她的孩子读书每年减免3万元学费,面对优越的条件,齐萧妤想着乡村的孩子们,她选择了放弃。2019年2月,南江镇第二小学借调齐萧妤到校任教,她也婉言谢绝,仍然放弃进城的机会。家人、同事、朋友都不能理解她,她坚定地说:“我的心属于这里,这里更需要我!我愿意为乡村教育奉献终身。”
“齐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爱岗敬业、以校为家,从来没迟到缺席过,即使婚期在即,也仍然坚守在岗位。她既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又担任班主任工作,先后任教物理、英语、语文、美术、地理等学科,成为真正一专多能的教学多面手,她入选2020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是名副其实。”大河镇小学校长张智敏说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永无止境的,齐萧妤老师扎根乡村、默默奉献的精神彰显了新时代乡村青年教师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