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逻宣传、挨户摸排、值守劝导、代购采买……这是广安市广安区大龙镇突击村党支部书记段勇最近一段时间来每日的“必修课”。面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这名90后书记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主动担当作为,大半个月昼夜不断地“连轴转”,用行动为突击村群众筑起一道“百毒不侵”的“防火墙”,被村民们笑称为“陀螺”书记。
最好的先锋官:“早一分动员就少一分风险”
“现在疫情扩散了,屋头大多村民还没意识到严重性,明天我们就挨家挨户宣传,让他们莫拜年、莫串门,早一分动员就少一分风险!”1月23日,正是阖家欢乐、齐聚一堂的时刻,段勇却食不下咽。手机上不断推送的最新疫情动态让他忧心忡忡,没有过多犹豫,当晚段勇就决定从老家提前返岗,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回村后,他立即组织村干部、组干部开短会,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当前形势与工作重点,叮嘱一定要严防死守,保护好突击村群众的生命安全。突击村的2处关键卡口、岔路口庚即设立了劝返监测点,落实“外防输入”,严格对过往的车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同时“内防扩散”,立即对村里容易引起聚集的茶馆、垂钓处、下棋点群众进行劝导疏散,短短一日内疏散聚集群众11起。到目前,在突击村的全面防守下,村民们安全健康,无一感染。
最好的宣传兵:“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散”
防控工作在突击村有条不紊地开展,但在村内的疫情宣传上,突击村遭遇了挑战:上级下发的一些资料过于单一,老百姓思想顽固,防疫宣传虽三令五申,但仍难以入脑入心。针对这样的情况,段勇想了个招儿,将网络段子改编为“土味”顺口溜,下组挨户排查时就用“小喇叭”吼起来,什么“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散”“莫赶集、莫访友,莫到外面到处走……”既易理解、又接地气。其中还不时穿插一些疫情新闻,“河南一男子瞒报导致114人被隔离”“福建晋江一人导致1100人被隔离”“北京出现8起聚集性感染”,用具体案例让村民们明白瞒报漏报与串门聚集的危害性,有效推进了工作开展。遇到其他困难,段勇也讲究“能自个儿解决,就不给党委政府添麻烦;解决不了,咱再请上级帮一把”这种“自救型”思维。使突击村在防控工作开展中总是“先其他村一步”:卡点体温枪不足,就借“朋友圈”之力发动群众渠道购买;口罩消毒液短缺,就向村里走出的成功人士、优秀企业家发出《求捐赠书》,请老乡助一臂之力;人员力量不充足,就向全村党员发出《先锋倡议书》,一声令下,12名党员纷纷请战。老党员、老干部“宝刀未老”,新党员、青年同志“壮志踌躇”,在防疫宣传、入户排查、劝返值守、巡逻管控等工作上各自坚守岗位,夕阳之下,他们衣臂上的“党员志愿服务队”红袖标是抗“疫”前线上最鲜艳的一抹红。
最好的“送货郎”:“你只管放心宅家,其他的都交给我”
“嬢嬢,今天你和屋头的人身体状况怎么样?体温多少?没有发烧、咳嗽症状噻?”“张叔,很多天没出门了哟,继续保持哈,菜吃完了没得?盐和油还有没有,我去给你买!”对突击村的村民而言,这样亲切的问候和细致的关怀,每天都会在他们身边响起。截止到目前,通过“滴水不漏”式的摸排,突击村共有涉武汉人员8户9人,段勇在这些重点人员的居住区域拉上了警戒线、贴上了爱心隔离告示牌,以此提醒村民勿近,有效阻断传播途径。同时关心关爱居家隔离人员,段勇与其他村组干部一人“认领”一户,在做好盯控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突击村帮帮团”微信群,组建“突击队”,对隔离人员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只管放心宅在家里,其他的都交给我”,身体力行地当好一名“送货郎”,帮助居家隔离人员解决垃圾倾倒、必需品购买、孩子网课资料打印、心理疏导等诸多琐碎问题。在他眼里,群众事无小事,只要让群众皱眉头,那就是他们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段勇还想方设法熬制了几副预防流感中汤药让村组干部和居家隔离人员喝下,增强他们的免疫力。热汤下肚,虽在寒冬,但大家的心却充满了暖意。
“党员,就是遇到困难就要迎难而上,遇到考验就要勇挑重担,这是自身应有的觉悟。”这是段勇的入党初心,作为突击村的支部书记,他一直坚守初心、力扛重任,从卡站检查指导、挨家挨户摸查、开展网格管控、劝散聚集群众、做好居家服务……这位“连轴转”的“陀螺”书记,俨然变成忘记时间的钟,但他始终不忘的,是脚下的土地,是胸前的党徽,是不变的初心。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明旗帜。像段勇这样的“陀螺”书记,只是广安市众多基层党员干部“疫”的一个缩影。他们身影平凡,所言所行却不凡。犹记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如今承诺兑现,是他们“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挺身而出,是他们“吾辈志士何惧疫”的迎难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他们在负重前行。“何人仰见通霄路,一尺青天万丈长。”正是他们驱散了阴霾,才让我们更加坚定,曙光已现,胜利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