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晚,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精确入轨。此次发射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计划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
人们都说航天发射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在万千牧箭逐星的航天人中,有这样一个年轻而又老练的身影,穿梭在南海之滨的发射场,书写着95后别样的青春,他就是来自四川达州的廖宸。

1996年出生的廖宸,从小就对浩瀚星空有着浓厚的兴趣,业余时间自学了很多天文科普书籍。每当夜幕降临,他尤其喜欢仰望天空,欣赏璀璨星河,还拍摄过许多美丽的星轨图。2017年,他出于对浩瀚太空的向往,入职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工作,从事航天器测试保障RF系统相关工作。
他所在的系统是航天器与地面测试设备信号传输的桥梁,被称作航天器测试的“中枢神经”。整流罩合罩后一直到火箭发射前的全过程遥测数据和遥控指令都要经过该系统设备发送、接收、传输和汇集,随后经过解析处理分析,以判断航天器工作状态。
RF系统设备数量多,分布广,设备间接口繁多,不同的航天器对RF系统的传输信号强度、传输链路动态、信号频段等需求还不尽相同。初到岗位上时,他对系统设备组成及原理一窍不通,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每天加班加点的学习相关知识,了解系统设备组成,摸清系统工作原理。
为了理清设备的连接关系和信号传输流程,廖宸每天奔走于前、后端各测试间,光是测试笔记就记了厚厚一本。为了掌握上、下行信号传输流程和原理,他扎实做好数据的记录和判读,力求心中有数。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就从对RF系统一无所知成长为系统岗位知识小能手,不管是同事还是领导问起系统相关技术问题,他总能迅速并准确无误地回答出来。
今年初以来,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任务交叉并行,系统上人员紧张,组织决定让廖宸担任其中一项发射任务的RF系统指挥员。刚接到任命时,廖宸内心还有些忐忑,觉得自己作为95后“资历”还比较浅,尽管已参与执行过多次任务,但对系统的工作还没有全面掌握。还缺乏任务组织指挥经验,担心自己担任系统指挥员,会造成任务工作不顺畅。
但既已受命,他便不愿轻易服输。“单位尽心尽力培养我们,让我们成长,我们就要对得起单位,扛得起中国航天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廖宸斩钉截铁地说道。
为了尽快适应系统指挥员的岗位,他又开启了“打鸡血”模式。白天,争分夺秒地向老指挥员学习任务组织指挥经验,请教系统任务工作流程的细节,深入学习设备原理性能参数,直到把任务中RF系统的各个工作环节都了然于胸。晚上,他利用休息时间编修任务文书,撰写试验方案,拟制工作小结,确保任务执行过程严密。

精心的准备带来的是必胜的信心和信念,火箭一飞冲天,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当听到调度扩音中传来任务成功的消息时,廖宸激动不已:“这么长时间的辛苦付出,值啦!”
“RF系统的工作并不复杂,难就难在始终不出错误,因此每一项测试操作我都会慎之又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状态变化,绝不让问题在自己手里发生。”圆满完成任务后,廖宸如是说。
确实,坚持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重在平时,难在坚持。RF系统的工作岗位或许很平凡,但廖宸用他的耐心、毅力和那份冲锋在前、一切有我的担当书写着自己的青春赞歌。
发射成功的喜悦还没有散去,廖宸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投入到后续任务的准备工作中去了,一辆电动车依旧每天陪伴他穿梭于发射场区的各个试验厂房。只见他目视前方,眼神坚定,仿佛脚下的道路就是测试信号传输的通路,他仿佛成了那奔流起伏的信号,为了任务的圆满成功,始终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