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科 技 工 作 者 服 务 为 创 新 驱 动 发 展 服 务 为 提 高 全 民 科 学 素 质 服 务 为 党 和 政 府 科 学 决 策 服 务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焦点新闻
科技前沿
科普生活
天府人才
在川院士
科技工作者
乡土人才
微人物
地方报道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眉山
巴中
雅安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回头看”
乡村振兴资讯
新风新貌
一线故事
农业技术
创新创业
科教兴川
教育在线
高校之窗
基层学校
科技小记者
畅游科普共享基地
走近科学家
优秀作品展
科技夏(冬)令营
首页
焦点新闻
天问二号拍摄地月影像图首次发布
生姜产业绽活力 田间采收展“丰”景
果香四溢 奏响夏日“甜蜜曲”
项目建设加速跑 奋力冲刺“双过半”
科技兴农
天问二号拍摄地月影像图首次发布
器地距离约59万千米时拍摄的地球影像图 器月距离约59万千米时拍摄的月球影像图 7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拍摄的地月影像图。此次发布的影像图包括器地距离约59万千米时获取的地球影像图和器月距离约59万千米时拍摄的月球影像图,回传地面后,经科研人员处理制作而成。
1天前
1023点击
国家科技奖迎来新变化
科技部解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
6月30日,科技部网站公布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并围绕科技界和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实施细则》修订的背景?《实施细则》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奖励条例》)的重要配套文件,于1999年首次发布,2004年、2008年进行了两次修改。《实施细则》施行以来,为推动落实《奖励条例》、规范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
1天前
1085点击
从跟跑到领跑 中国技术开启生物医药新赛道
第二届核酸四面体产业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
6月29日,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DNA纳米技术研讨会暨2025第二届核酸四面体产业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聚焦核酸四面体技术最新发展,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院士专家、临床科研学者与产业界代表齐聚成都,共同探讨核酸纳米技术特别是框架核酸四面体平台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本届论坛由口腔疾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口腔医院)、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口腔生物
四川科技报记者 马静璠
|
2天前
1193点击
生姜产业绽活力 田间采收展“丰”景
近日,在乐山市五通桥区西坝生姜研学基地,村民正动作娴熟地对生姜进行翻挖、分拣、采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五通桥区西坝镇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生姜种植产业,并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方式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李华时 摄影报道
|
6天前
1706点击
四川再添观天神器
我国新一代太阳望远镜落户稻城
大视场主镜口径达2.5米,具备7角分圆视场,将视场范围扩大至现有设备的3~4倍,能完整覆盖整个太阳活动区高分辨率配备大视场地表层自适应光学系统,在大视场范围内实时补偿大气湍流对成像分辨率的影响,能更清晰地全面掌握太阳每一次爆发活动的细节昼观太阳能详细研究太阳爆发现象,剖析其背后的物理规律,以期在未来实现对太阳风暴进行预警预报,进而预防空间天气带来的危害夜观星晚上,通过平面反光镜转折光路完成日夜光路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杲
|
6天前
1589点击
我国两台先进望远镜在青海冷湖开建
▲这是4.2米地基专用天体测量望远镜的设计渲染图。 新华社发4.2米地基专用天体测量望远镜计划于2027年建成具有大口径单镜面、极低畸变成像、极高精度定位、极深探测极限四大特点主要科学目标是开展太阳系内暗弱天体的高精度位置、运动和特性测量服务于我国航天任务及深空探测▲这是2.5米多终端通用望远镜的设计渲染图。 新华社发 2.5米多终端通用望远镜计划于2026年建成具备多终端、多功能、多应用的特点主
新华社记者 陈杰
|
8天前
1847点击
果香四溢 奏响夏日“甜蜜曲”
缤纷夏日,瓜果飘香。在我省广袤乡村大地上,一场场甜蜜盛宴正悄然上演,李子、蓝莓、西瓜……各类特色水果产业蓬勃发展,不仅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更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山青庙村6月17日,位于内江市东兴区永福镇山青庙村的乡情家庭农场正组织村民采收李子。近年来,当地主动融入“甜蜜经济”,通过不间断的品种选育和技术提升,大力发展生态李产业,产品远销上海、重庆、贵州等地,促进了村民持续增收。
13天前
2320点击
聚焦前沿发展,“一带一路”工程建设专家探讨未来与实践
6月12日上午,“一带一路”工程能力建设论坛进入主旨报告环节。论坛在巴基斯坦工程理事会主席瓦西姆·纳齐尔主持下,四场主旨报告精彩亮相。主旨报告 柴立元:提出工程合作的中国倡议天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以《迭代跃升的工程教育实践与倡议》为题作主旨报告,深入剖析工程能力的时代需求、工程教育的“天大”实践以及工程合作的中国倡议。柴立元在报告中倡议:通过开展6项关键任务,也就是
19天前
2839点击
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在蓉启动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6月11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发布《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成都宣言》,将“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创新伙伴计划纳入其中。当天下午,由中国科协、科技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在成都开幕,来自4家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近30个国家和地区约300人携手共话“工程创造美好未来”。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冯身洪,科技部党组成员、秘
四川科技报记者 程鑫
|
20天前
2811点击
国际科技工程领域专家共话发展新图景
“一带一路”工程能力建设论坛召开
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6月11日,“一带一路”工程能力建设论坛在成都召开。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科技部副部长林新、四川省委副书记于立军、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候任主席陈成川、缅甸工程理事会主席昂觉密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主持。万钢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科协和中国工程师联合体持续致力于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深化工程领域国际合作,支持工程师交流互鉴,希望共建国家工程组
四川科技报记者 马静璠
|
20天前
3368点击
项目建设加速跑 奋力冲刺“双过半”
6月8日,在川渝广安共享体育基地项目奥体中心建设现场,建设者正进行高空作业。进入6月,广安市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各施工现场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景象,力争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邱海鹰 摄影报道
|
22天前
2250点击
科技兴农
当前,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推动着农业向着现代化、高效化大步迈进。在水稻管理关键期,一幅幅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画卷在巴蜀大地徐徐展开。水口镇近日,在乐山市市中区水口镇三兴村,农技员利用植保无人机对水稻进行施肥作业。眼下,正值水稻田间管理关键阶段,水口镇组织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利用植保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帮助农民开展水稻田间管理工作,助力粮食丰产、农民增收。(李华时 摄影报道)
27天前
2074点击
共话科技发展 共建创新丝绸之路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端出哪些“大餐”?
大会期间,将举办“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产业合作推介等活动,让更多科技创新看得见、摸得着四川省和重庆市将联合发起成渝地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双千”计划,着力与共建国家在联合攻关、技术转移、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四川将聚焦人工智能、医药健康、低空经济、高端能源装备等领域,发布40个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大会期间,还将签署系列双边政府间科技合作文件,启动多个重要领域的“一带一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杲 四川科技报记者 马静璠
|
27天前
2007点击
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启动
国之重器闪耀蓉城 科普活动精彩纷呈
启动仪式现场。 “晚上好,我是穿越数字浪潮而来的AI主持人小川。从未来而来,我感受到成都的创新基因,在这里千年延承!”5月23日晚,随着数字人小川登场,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正式开启。小川刚一出现,就将现场科技感热度拉满。此次科技活动周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包括主会场启动仪式、五大特色分会场、200余场配套活动。通过致敬科技工作者、科学实验展演、主
黄梅兰 四川科技报记者 陈兰
|
05-28 08:44
3317点击
夏收农忙 颗粒归仓
烈日炎炎,稻浪滚滚。当前正值夏收之时,我省各地农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大型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以及农民忙碌的身影,呈现出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南江县5月16日,巴中市南江县天池镇马桑村,农机手在成熟的麦田里驾驶收割机来回穿梭,抢收小麦。5月以来,南江县各乡镇积极组织村民,对成熟的小麦、油菜作物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收割,确保颗粒归仓,农民增收。(四川科技报通讯员 肖定怀 摄影报道)仪陇县5月17
05-23 08:38
4667点击
热点推荐
HOT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用脚步丈量巴山蜀水 用挚爱记录中国西部生态变迁
西部调查中,马是印开蒲常常依靠的交通工具。(受访者供图) 人物名片:印开蒲,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员、生态学家。从17岁到80岁,从一名科研辅助人员干起,一生从事中国西部地区植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致力于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成长为国际知名生态学家。3月21日,第11个“国际森林日”,省政府在成都召开国际森林日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座谈会。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为一位
“大熊猫之父”胡锦矗
上世纪80年代,胡锦矗在研究大熊猫。(西华师范大学 供图) 人物名片:胡锦矗,1929年3月24日出生于四川开江县,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脊椎动物研究班,是世界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大熊猫生态生物学奠基人。1974年受命牵头组织全国第一次野外大熊猫调查,发明了研究野生大熊猫的“咬节法”,参与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大熊猫生态观察站。1983年,牵头组建了世界最大的大熊猫科研机构中国保护大熊
达成合作意向643项,金额15.34亿元 第二届“科创会”圆满落幕
2月16日,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集中签约仪式在成都举办。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经戈、周利平、徐勇,省科协党组成员、四川科技馆党委书记、馆长王欢出席签约仪式。现场集中签约集中签约仪式现场,“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综合处理技术及成套处理装备”“核桃油脂及蛋白综合精深加工产业发展项目”“低碳绿电智能微网牧草大棚(成都)示范项目”等33项科创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总金额达2.93亿元
推介科创项目5740项 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在成都开幕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要求,精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协“四服务”重要指示,以“天府科技云”服务全省“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2月15日,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以下简称“科创会”)在成都启幕。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延政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谢商华、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全胜出席会议。省科协副主席、
第二届“科创会”发布30个重大科创项目
2月15日,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在成都开幕。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毛大付发布30个重大科创项目开幕式上集中发布了“高钢级厚壁套管修井技术研究”等10个重大科技难题攻关项目、“非能动管道爆破应急阻断技术”等10个重大高新技术推广项目、“超低温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等1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鲁力:十年深潜,创造物联网边端系统新架构
人物名片:鲁力,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边端系统、无线系统安全。作为主要成员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20余项国内专利授权和1项美国专利授权。2022年11月中旬,从珠海航展归来,鲁力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四号科研楼5楼的办公室里,复盘见闻,筹划新研究。这一趟珠海之旅,他为自己的物联网新系统找到了不少新的应用场景。在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王晓晖主持开幕会并宣布开幕 黄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田向利出席迈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1月11日上午,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肩负着9100万四川人民的重托,800多名新一届省人大代表步入锦江大礼堂,依法履行神圣职责,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贡献代表力量。大会应到代表880人,实到853人,符合法定人数。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开幕会执行主席王晓晖主持开幕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
1月10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和开幕会执行主席田向利、钟勉、杜和平、尧斯丹、林书成、欧阳泽华、刘成鸣、杨丹、谢商华、刘旭光、许唯临、李建勤在主席台前排就座。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等到会祝贺,并在主席台就座。十二届省政协主席柯尊平在主席台就座。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应出席委员873人,实到844人
为高能物理探索乐章添上中国音符
人物名片:曹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首席科学家,四川天府新区宇宙线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2022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主持完成了1993至1996年HiRes prototype的数据处理和物理分析,证实了位于亚EeV能区的宇宙线能谱“第二个膝”的存在和相应的宇
无惧风沙 勇趟科研荒漠
人物名片:梁海波,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石油总公司-西南石油大学钻井安全防控技术研究联合体负责人,长期从事油气井智能感知与安全防控、人工智能系统、智能测控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实践。近年来,以第一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省部级纵向项目10余项,主持各类企业横向合作项目80余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月的新疆,寒风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四川
人物名片:田玲,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大数据、人工智能理论及应用研究。国家级领军人才。担任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学生英才计划”导师,12年来服务于全国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负责教育部“计算机科学拔尖计划2.0”电子科技大学基地,及全国首个跨校“新工科+新商科”智能金融与区块链金融专业的方案规划与制定。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荣获四川
雍太文:笃行不怠,事皆有成
人物名片:雍太文,四川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作物学会豆类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作物高产栽培生理与营养生态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6项,主持(研)其他省部级课题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1项、省部级科研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头条号
人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