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抵御灾害 用人生奉献大爱

——记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总工程师游勇

2020-12-23 08:56 四川科技报记者 马静璠 2408 点击

从成都出发到拉萨的318国道,是很多旅行者心中的“圣地”,这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条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观长廊,自然景观类型齐全多样,异彩纷呈世所罕见;从中国地势的第三阶梯到第一阶梯,从盆地到高原,从丘陵到山区……这条优美与壮丽同在、幽景旷景并存的景观大道,也是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落差巨大,地形陡峻;季风气候明显,降雨丰沛且多暴雨;生态脆弱,土壤侵蚀强烈的地质带。

从成都到拉萨的交通廊道,横跨14条大江大河,穿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因而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都是“难于上青天”的交通干线。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山地所”)的科研人员们一直在这条“天路”上奔波、奋战,成都山地所总工程师、研究员游勇便是其中之一。

游勇(右)与团队现场讨论

行走在川藏线上的实践者

1989年,游勇毕业于成都科技大学(今四川大学)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被分配到成都山地所,成为一名从事山地灾害防治与研究的科研人员。那时,恰逢川藏公路开始改造,游勇便跟着老一辈山地科学家们行走在老川藏线上,风餐露宿。

在这条涵盖了中国最多山地灾害灾种的交通廊道上,游勇跟着老一辈科学家们从米堆沟沟口徒步攀登至米堆冰川上游,考察冰川泥石流的松散物源,以在地质结构复杂、山地灾害频发的环境中尽可能避开雪线、绕过地质灾害点,选择一条相对安全的廊道,为318国道的改造开展山地灾害的调查和防治研究。

当时的318国道道路狭窄、险峻,沿途地质灾害点众多。从成都出发,第一天到雅安,第二天从雅安到新沟,第三天从新沟翻过二郎山才到泸定……“那个时候从雅安到成都需要翻越二郎山顶,而且道路狭窄,弯道半径小,只能单边放行。从雅安到康定,我们都要早上上山后到路边排队,等着车辆放行。有时候遇到山洪、泥石流暴发阻断交通,我们便就地搭帐篷,就地开展工作、就地住宿。团队带着两个拉着生活用品的卡车一路从成都到拉萨,又从拉萨走青藏线回到成都,这一趟一走便是三个多月。”游勇回忆道,“我当时的工作就是服务川藏公路,用技术服务改造让它更畅通。”

在实验室做测试

“天路”建设的探路人

游勇不仅参与了川藏公路的改造,还是川藏铁路前期灾害点排查的科研建设人员。2015年,中国科学院部署了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川藏铁路山地灾害分布规律、风险分析与防治试验示范”,成都山地所的科研人员被委以重任,游勇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新建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正式开工,这标志着已谋划百年之久、勘察历程延续70年的川藏铁路最难段开建。游勇介绍,川藏铁路的修建难度之大世界罕见,远超已经建好的青藏铁路,1700余公里的线路要历经“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000米。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们将面临“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山地灾害”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四大极具挑战性的难题。相当于在最艰险、最复杂的高山峡谷之间修建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的“巨型过山车”。如何科学合理地规避和防范铁路选线中的山地灾害,是川藏铁路开建前需要攻克的难关。

游勇坦言,这是他从业几十年以来所遇到的难度最大、也最为棘手的一个任务。比如,其中从泸定县到康定市一段仅50公里的路段却要爬升近2000米。“为了克服这种巨大的地形高差和绕避灾害频发区,沿线约80%的路段都要建在桥梁、隧道上。”游勇说。川藏铁路沿线还穿越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活跃的地震断裂带,面临着地震、冻土、雪崩、地热、溶洞、暗河、岩爆等多种复杂的地质状况。“仅川藏铁路帕隆藏布这一长271公里的路段,可能会发生冰湖溃决泥石流、冰水泥石流的灾害点就有399处。而在长360公里的鲜水河段,就有泥石流310处、滑坡241个。”游勇介绍,在给出治理对策之前,他和团队必须弄清川藏铁路沿线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的区域分布规律是什么?它们对铁路工程的影响有多大?如何科学划分铁路山地灾害的危险区、安全区?

于是,游勇带着同事们借助遥感卫星,来搞清楚铁路沿线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数量、分布现状。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以及实地踏勘、现场采样、试验分析、数值模拟等方式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和分析。遥感影像看不到坡体内部结构,所以还需要结合实地调查。游勇和同事们便用爬坡的“土方法”,爬到灾害点上面寻找以前灾害发生时留下的可用肉眼分辨的痕迹,根据这些痕迹来推算出当时灾害的规模、流量、冲击速度、危害方式等信息。

摸清了山地灾害情况,还需要给出防治对策,如果风险特别大就采取“避开”方式,如果确实不能避开就想办法“治理”。游勇介绍,根据之前的线路方案,在甘孜州康定市日地沟铁路桥近中心位置原本要设置一个桥墩,但科研人员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日地沟铁路桥梁可能受到两种崩塌滚石灾害的影响。一种是隧道口附近受到工程扰动的边坡、危岩可能发生松动掉落,另外高处崩落的滚石沿坡面运动,可能对经过的铁路线路造成危害。“因此,我们觉得这个位置采取‘铁路拱桥方案+铁路桥上游缝隙坝拦挡+铁路桥下防护及排导’相结合的方式更合适。”游勇说,“就像这样,沿线山地灾害我们都要一一给出防治对策。”

排查灾害的逆行者

作为山地灾害防治的科研人员,游勇常年奔波在高海拔地区,长时间在野外作业。除了在一次次重大工程保障中排查灾害,灾害发生后游勇也需要第一时间奔赴灾害点,到已发生崩塌、滑坡的灾害点去调查灾害发生的原因、泥石流运动的路径,调查泥石流运动参数,如速度、冲刷深度、淤积情况以及运动距离、危害方式等,以得到第一手资料。

而去往灾害发生点,交通、通讯中断是经常的事,徒步也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走七八个小时,有时候来回走十几个小时。”游勇说道。

2010年8月13日,因为连降暴雨,省内多地发生群发性泥石流,交通、通讯、电力全部中断,游勇所在的专家团奔赴绵竹市清平乡安置区,到达安置区时已经晚上了,又遇上大雨,几个人浑身上下全被淋湿,在会议室拼了几个凳子便是他们休息的“卧室”了。就这样白天勘察现场、晚上在会议室拼的椅子上睡觉,游勇和专家们在当地奋战了整整一周。

在这样的条件下,游勇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提出科学建议。在“5·12”汶川地震、唐家山堰塞湖、“4·20”芦山地震、“8·13”特大山洪泥石流、“7·9”特大山洪泥石流等多次重大自然灾害的重要时刻,作为四川省应急专家,游勇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他们为党委政府作出重大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勘测灾害点

国计民生安危的守护人

从初入山地灾害防治到今天,从当初的“青科”到如今,游勇已是山地灾害研究领域的科研领路人。2014年他被表彰为“四川省防灾减灾先进个人”,2003年、2013年两次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2年被表彰为“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今年被评为“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作为第一主持人先后承担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四川省政府等部署科研项目100余项;先后承担了“5·12”地震重灾区汶川映秀镇肖家沟、绵竹清平小岗剑、九寨沟县城、金川县城、九寨黄龙风景名胜区等地100余条泥石流沟的评估、勘察、设计工作。

游勇还组织并参与编制了《全国地质灾害行业泥石流的防治工程设计标准》,“我们会把一些技术方法放在规范里面去,希望通过设立泥石流防治体系提高防治工程设防标准,尽可能减小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游勇说,“在灾害防治体系中,首先尽可能采用避让的措施;也鼓励主动介入精准防控,从源头开始采用水砂分治、生态防护措施和岩土工程措施,在源头尽可能地避免它启动。同时,我们也提出一些新的结构,开发了一系列新型工程,如窗口坝、桩篱坝、梳齿坝等;在上中游部分设置骨干性工程,尽可能调节泥石流的流量,控制泥石流规模。”

“作为从事山地灾害防治的科技人员,我们希望利用自己的知识、研究成果,尽可能地把灾害损失降到最小程度。”游勇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对国计民生安危责任的大爱。

未来,我们或许仍无法完全抵御灾害的侵袭,但像游勇一样,奔波在山地灾害防治一线,在位于海拔四五千米的滑坡堆积体上勘察探测、在坡度四五十度的泥石流堆积体上研究取样的科学家们,他们的付出值得我们心怀感激。因为他们的付出,我们的出行才有了快捷安全的基石。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硅步千里,或将迈出发动机可回收的第一步

2020年12月22日12时36秒,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成功将五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得到这一消息后,长征八号火箭动力系统指挥员张清波激动地说:“长征八号发射成功,或将迈出我国运载火箭发动机可回收的第一步!”记者了解到,作为新技术的应用者,火箭动力系统在火箭各系统、各器件、各岗位的通联应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火箭动力系统团队成员认真工作中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